量子产品 解决方案 典型案例 旗下企业 投资者关系 English 首页

News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Corporate News

打造全能产品平台,持续创新有保障

发布时间:2014-11-15

经过5年多的摸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在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化方面有了厚重的积累。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了通用型量子保密通信产品平台,为规模化、系列化产品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基础架构,意义深远。

 

这一平台具备多项量子密码通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不同编码、多种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数据传输加解密系统,其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的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形成了多种系列产品。

最近,中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直接在该平台上进行改造,结合新型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成功实现了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在完美解决单光子探测系统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隐患的同时,将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创下新的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以下引用中国科大新闻)

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大成功实现200公里的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继去年实现测量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解决单光子探测系统易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隐患之后,成功将该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创下新的世界纪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3, 190501 (2014)]上。

量子密钥分发为安全信息加密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绝对安全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系统的器件不满足理论假设的缺陷,会引入各种安全漏洞导致黑客攻击,特别是 “时间位移攻击”、“死时间攻击”和“强光致盲攻击”等针对探测系统的攻击成为“量子黑客”的主要攻击点。2013年,潘建伟小组和加拿大的Tittel小组分别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完美解决了所有针对探测系统的攻击,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杂志(Physics)选为2013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一项重大进展。然而这些前期实验结果的传输距离仅为50公里左右,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实用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到底能够走多远成为了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和进一步验证该系统的实用前景,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探索,潘建伟小组通过发展高速独立激光干涉技术,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自主研发的高效率、低噪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将该协议的安全距离突破至200公里,并将成码率提高了3个数量级。该工作被《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评论为“实用量子密钥分发的重要里程碑(a significant landmark for practical qkd)”和“物理和技术上的重大进展(important achievement overall in the physics and technology)”,并被《物理评论快报》选为“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论文,欧洲物理学会下属网站《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也以“安全的量子通信传输到远距离(Secure quantum communications go the distance)”为题,对其进行了报道。

同时,为进一步验证现场光纤情况下的系统性能,潘建伟小组还选取了合肥市量子通信网的3个节点进行了外场实验,文章已被IEEE旗下《量子电子学选题》(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杂志接受发表。

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同时得到了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创新中心)